专业认证

首页  >  专业认证  >  正文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0201K)

作者:时间:2019-09-26浏览:

 

一、专业介绍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建立于1946年,1986年成为山东省省属院校12个重点专业之一,2002年获批设立7年制,2006年获批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200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5年获批招收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现为本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专业学位类型2种。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19个。

临床医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8名,其中教授50名,副教授4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兼职教授508名,副教授992名。临床医学专业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拥有临床技能实验室(培训中心)8个,11所临床医学院和4所教学医院,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床位达16000张。

临床医学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合格毕业生,主要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地点以山东为中心,辐射全国。本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突出临床基本能力的培养,成果显著。本专业毕业生的人文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宽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的,有较强自我继续教育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从事医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的,有较强创新精神,有较强发展潜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医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达到硕士水平的,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的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哲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受到临床基本技能系统训练,具备临床实践能力。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如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医学职业道德。

(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 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能够了解医疗卫生领域职业精神的内涵,在工作中养成同理心、尊重患者和提供优质服务等行为,树立真诚、正直、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素养。

(3)能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主要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医疗服务中。能够与患 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有效地沟通伦理问题。

(4)能够了解影响医生健康的因素,如疲劳、压力和交叉感染等,并注意在医疗服务中有意识地控制这些因素,同时知晓自身健康对患者可能构成的风险。

(5)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尊重其他卫生从业人员,并注重相互合作和学习。

2.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方法,具有数理统计、化学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竞争和合作能力。

(1)具备自然科学、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 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能够应用医学等科学知识处理个体、群体和卫生系统中的问题。

(3)能够在临床数据系统中有效地检索、解读和记录信息。

3.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基本的药理知识和合理用药的原则。

4.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掌握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等。具备一般临床急危重症的诊断、急救和处理能力。

(1)能够描述生命各阶段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

(2)能够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基本原则。

(3)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

(4)能够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状态评价,规范地书写病历。

(5)能够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中的发现,形成初步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原则。

(6) 能够选择并安全地实施各种常见的临床基本操作。

(7)能够根据不断获取的证据做出临床判断和决策,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确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并说明其合理性。

(8)能够了解患者的问题、意见、关注点和偏好,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理解病情;努力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订诊疗计划,并就诊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进行沟通,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9)能够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监护人提供相关信息,使他们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诊疗方案。

(10)能够将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卫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管理等知识和理念结合到临床实践中。

(11)能够发现并评价病情程度及变化,对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12)能够掌握临终患者的治疗原则,沟通患者家属或监护人,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用对症、心理支持等姑息治疗的方法来达到人道主义的目的,提高舒适度并使患者获得应有的尊严。

5.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病与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1)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全和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方 法并能说明其合理性,对检查结果能做出判断和解释。

(2)具有保护并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的责任意识。

(3)能够了解影响人群健康、疾病和有效治疗的因素,包括健康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相关问题,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状态 和自然环境因素。

(4) 能够以不同的角色进行有效沟通,如开展健康教育等。

(5)解释和评估人群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措施,包括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患者随访、用药、康复治疗及其他方面的指导等。

(6)能够了解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自己的业务能力 与权限,重视患者安全,及时识别对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

(7)能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原则,以满足个人、群体和国家的健康需求。

(8)能够理解全球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决定因素。

6.了解临床医学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独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研究医学问题,能够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1) 能够获取、甄别、理解并应用医学等科学文献中的证据。

(2) 能够应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并进行探讨。

7.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法规,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政策。

(1)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 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

(2)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3)能够根据《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为所有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服务。

(4)能够了解并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核心课程  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验、临床技能学、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等。

专业实习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科实习48周,主要为内科16周(含社区实践1周),外科16周,妇产科学8周,儿科学8周。通过通科实习,使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第二阶段为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阶段,时间为3年,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与要求进行培养。

 

4.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前5年)

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类别

类型

学时(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学分(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占总学分比例%

必修课

通识教育必修课

632+1

36

15.7%

专业基础课

1320

69.5

30.2%

专业核心课

1103

54.5

23.7%

集中实践

48

48

20.8%

必修课合计

3028学时+49

208

90.4%

选修课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修读学分10

计算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4.3%

实践/多元课程

开设840学时+4

修读学分/开设学分

12/ 52.5

计算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5.2%

选修课合计

/

修读学分22

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9.6%

毕业学分要求总合计   230

 

实验实践课学时学分安排表

类别

类型

学时

学时合计

学分

学分合计

必修模块学时

选修模块学时

必修模块学分

选修模块学分

实验实践课

独立实验课(含体育)

424

32

456

13

1

14

非独立课内实验

607

0

607

20.5

0

20.5

集中实践(含军训1周和社会实践4周)

49

4

53

49

1

50

实验实践课总计

1031学时+49

32学时+4

必修选修合计1063学时+53

82.5学分,
 
必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35.9% 

2学分

必修选修合计84.5学分,必修选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36.7%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含军训、见习、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独立实验课和非独立课内实验不用填写)

集中实践教学

学分

学期安排()

备注

S1

1

2

S2

3

4

S3

5

6

S4

7

8

S5

9

10

军事理论与训练

1

1

 

 

 

 

 

 

 

 

 

 

 

 

 

 

 

社会实践

1

 

 

 

4

 

 

 

 

 

 

 

 

 

 

 

至少四周分散进行

专业实习1

25

 

 

 

 

 

 

 

 

 

 

 

 

 

25

 

 

专业实习2

21

 

 

 

 

 

 

 

 

 

 

 

 

 

 

21

 

社区实践

1

 

 

 

 

 

 

 

 

 

 

 

 

 

 

1

 

毕业考试

1

 

 

 

 

 

 

 

 

 

 

 

 

 

 

1

 

合计

50

1

 

 

4

 

 

 

 

 

 

 

 

 

25

23

 

 

5.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见附件1)

6.培养计划与培养要求(知识与能力实现)关联表 (见附件2)

7.课程地图见附件3

五、修读要求

1.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5+3年,5年合格后方可进入后3年学习,两个阶段分别按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规定进行培养。

2.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临床医学硕士。

3.毕业标准与要求

(1)第一阶段:至少应修满第一阶段规定的总学分230学分,普通话水平考核达到二级乙等,计算机操作技能、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背诵、应用文写作达标后方可毕业。同时第一阶段(前5年)毕业考试方式:临床技能考核+综合理论考试(二者均须达及格)。并达到医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后,方可取得医学学士学位。

(2)第二阶段

1)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本专业学位类型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专业实践学分、其他必修环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发表符合学校规定的学术论文。

2)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3)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4)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5)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授予条件后,向青岛大学提出申请,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六、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

见附件4

七、修读指导建议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与培养目标  本培养方案是按照教育部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修订的,旨在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2.课程设置  本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4部分。

(1)通识教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必修课程设置思政、外语、军体、心理健康及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等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包括核心课程和普通课程。核心课程设置7个模块,分别是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

(2)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组成。

(3)多元/实践教育课程:多元/实践教育课程属于专业拓展课程,由本专业选修课和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组成。

(4)集中实践课程:主要是专业实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

3.修读建议(第一阶段)

(1) 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分级分类设置,本专业修读大学英语Ⅲ级、Ⅳ级、Ⅴ级,修满9学分。

(2) 大学体育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需修满4学分(建议前4个学期每学期修读1学分)

(3)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思政、外语、军体、心理健康及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等课程,为所有学生必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46学分,必修36学分,选修10学分,其中核心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核心课程设置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7个模块,学生至少修读3个模块且每个模块至少修读2学分。建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多选修人文社科类模块课程。

普通课程包含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全校选修课程,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本专业的必需知识储备,学生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是否需要修读。

(4)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组成,是每位学生必修的课程。

(5)多元/实践教育课程:本培养方案为每位学生提供了51分的多元/实践教育课程,建议学生至少修读12学分,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建议修读医学导论,以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医学课程学习,修读的其他课程建议以医学前沿知识、对学科及专业基础进行补充和拓展的课程,以优化本科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6)集中实践课程: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实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在各附属医院集中进行通科实习(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学习必须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

(7)社会实践:每位学生在学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