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在浩园1教开展秋季学期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二次报告,此次报告由护理学院学生管慧敏主讲,以“症状管理理论的研究及应用”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师生、校友及护理同行线上线下同步参与。讲座系统梳理了症状管理理论(SMT)的发展脉络与核心内涵,结合临床理论应用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为提升症状护理的科学化、个性化水平提供了专业指导。护理学院张彩顺老师主持会议。

报告中,管慧敏从选题方法切入,阐述文献回顾法、临床实践经验法等选题路径,及护理理论中宏、中、微观理论的区分标准,明确症状管理理论(中观理论)的临床价值。她介绍该理论含症状体验、管理策略、管理效果三大核心模块,解读其核心逻辑:“症状管理需基于患者个体化体验,结合个人、环境、治疗等因素构建动态干预体系”,并通过脑卒中后疲劳、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案例,展示用5W2H框架设计干预及结合工具评估的方法。报告还呈现理论六大假说与优势,客观分析概念复杂性、文化适应性等局限,为临床提供参考。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与线上同行围绕理论在不同疾病人群中的应用、跨学科合作机制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结合此次学术论坛报告,张彩顺老师表示,本次讲座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系统呈现了症状管理理论的学术体系与应用前景。未来,学院将持续聚焦护理前沿理论与实践创新,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助力护理人才培养与行业高质量发展。